3D的前世今生
3D指三維立體,是相對于2D平面的一個概念。3D影像立體逼真、具有視覺沖擊力,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3D顯示技術采用雙眼分視原理(人的兩只眼睛之間存在6-7厘米差距,當人的雙眼觀看一個物體時,雙眼看到的景象存在細微差別。存在細微差別的兩幅二維影像,最終在人腦中呈現出立體感。),模仿人眼分別制作一幅具有細微差別的二維影像,同時在觀看時,保證雙眼分別只看到各自兩幅存在細微差別的二維影像經過大腦合成,最終產生立體影像。
3D顯示技術共經歷了5個發(fā)展時期:1838年是3D的起始階段。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發(fā)明了立體眼鏡,佩戴后人眼觀看圖像產生立體效果;1890年-1946年是試驗階段,誕生了第一部3D電影《火車進站》;1950年-1960年迎來第一個黃金時期。第一部3D長片電影《非洲歷險記》上映,市場反響熱烈獲得成功;由于昂貴的制作成本和顯示設備,1973年-1985年成為3D技術的復興時期;直到1986年溫哥華世博會上展出IMAX技術和2009年《阿凡達》上映,以及之前和之后上映的一系列3D電影都取得了商業(yè)成功,成功將3D技術推向高潮,進入革新時期。
目前3D顯示技術已相當成熟,主要有色差式3D立體成像、快門式3D技術、偏光式3D技術、裸眼多視點3D技術以及全息技術。市面上多以快門式3D技術和偏光式3D技術為主。云幻科教采用的是快門式3D技術,具有低功耗、2D轉3D模式下可獲得同等高畫質、全視角高清觀賞等特點。
3D技術在教育的應用
國外,JTM Concepts公司與美國伊利諾伊州 Rock island-Milan學區(qū)合作率先將3D技術引進教學課堂。在Rock
Island的科學課堂上,老師利用可視化模擬手段,在屏上3D區(qū)域內實現了人耳的各組成部分的“分解”。同時公司與學區(qū)共同進行3D課程學習測試,計算全Rock
Island學區(qū)3到6年級學生使用3D上課后的學習效果。測試前與測試后的總體平均增長值為32個百分點,“與傳統(tǒng)的教科書教學方法相比,進步是顯著、直接,并且令人驚訝的。在我們學區(qū),我們的目標是不斷的使這項技術變得更加便于使用——讓事情變得更小、更簡單、更廉價——我們現在正看到有良好的進展!盧ock
Island學區(qū)教育總監(jiān)Rick Loy說。
國內,云幻科教以3D服務教育,構建3D智能教育系統(tǒng)。3D智能教育系統(tǒng)圍繞著3D智能多媒體教室,建立“班班通3D教學”資源庫,以教師的實際教學及學生的學習特性為出發(fā)點,提供由平臺+3D智能教學系統(tǒng)+3D教學服務構成的3D智能綜合解決方案。新疆兵團十二師三坪學校、上海市青浦區(qū)實驗中學、深圳市崛起實驗中學等地采用云幻3D智能課堂教學,學生的專注力和學習效果普遍提高了。
云幻3D教育的教學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語來自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的認知—發(fā)現學習理論。認知—發(fā)現學習理論論述了知覺的選擇性、知覺是對課題的歸類、個體的期待與需要決定類別的可接受性。布魯納看重知覺過程中主體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也就是學生的主動探索。他提出學習的實質是一個人把同類事物聯(lián)系起來,并把他們組織成賦予它們意義的結構。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是發(fā)現學習,即探索。
發(fā)現學習(探索式學習)是云幻3D教育教學理念的核心。3D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發(fā)展智力。讓受教育者利用教材通過教師提供的3D課件獨立思考、自行發(fā)現知識、掌握原理和規(guī)律,啟發(fā)思維從而獲得新的領悟。
然而學習的過程是復雜的。整個過程要經過復雜的獨立思考、發(fā)現、整合內化等諸多環(huán)節(jié),需要對已知的信息重新組織、轉換,與已有的認知結構發(fā)生聯(lián)系。正是因為學習過程的復雜性、探索性,豐富、趣味的3D課件能夠激活受教育者視覺、聲覺、觸覺等多類型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和培養(yǎng)個人主動探索精神。
知識樂在探索,3D技術輔助教學過程生動再現。云幻倡導探索、創(chuàng)造、快樂的3D教學理念,就是為受教育者打造生動、快樂的沉浸式學習環(huán)境,從認知—發(fā)現學習的角度啟發(fā)受教育者對知識進行分類重構、總結歸納進而領悟獲得新創(chuàng)意。